科大讯飞认知大模型“星火”5月面世!去年营收188亿,研发投入达33亿
本文来源:时代财经 作者:李杨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备受市场关注的国内大模型队伍又添一员。
4月20日晚,科大讯飞发布了2022年报及2023年第一季度业绩报告。在20日晚间的业绩说明会上,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表示,将于5月6日发布认知大模型“星火”。
财报显示,2022年全年,科大讯飞实现营业收入188.20亿元,相比去年同期的183.14亿元增长2.77%;归母净利润为5.61亿元。2023年第一季度,科大讯飞的营收为28.88亿元,同比有所下降;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亏损为5789.5万元,而去年同期归母净利润为1.1亿元。
关于营收、净利润双双下降的原因,科大讯飞解释道,主要是受到去年年末宏观环境的影响,以及在大模型领域的持续投入。
从专业领域切入大模型之争
近期,市场最为关注的话题莫过于国内“大模型之争”,在百度之后,多家科技公司相继发布自家的大模型产品,科技圈也出现了新一轮创业热潮,王慧文、王小川、李开复等人重新站到了创业一线。
科大讯飞也不例外。去年12月,科大讯飞启动了“星火”认知大模型的“1+N”攻关计划,即1个通用认知智能大模型平台和N个行业专用模型,目前第一步主要应用于教育、医疗、交互和办公等场景。
在刘庆峰看来,“更大规模的大模型已经差不多到了极限了”,在发展的下一个阶段,应该用更多的专业子模型通过协同训练来获得更可信的成效。
“在今天的中国做认知大模型,一方面对OpenAI有一个赶超的过程,但将来一定是首先在专业领域达到并跑、甚至领跑;然后再在整个通用领域中形成各自优势。”刘庆峰在业绩说明会上表示,在教育、办公、医疗等行业领域做到领先,科大讯飞充满信心。
在中文语料方面,刘庆峰介绍,作为国内人工智能的领先梯队,科大讯飞承建了语音及语言信息处理国家工程实验室,且在中文语音相关应用领域,讯飞的市场份额在70%左右。以教育领域为例,科大讯飞与教育部考试中心共同建立了联合实验室,且与多地中高考合作,积累了大量学习数据。
此外,在大模型核心研究人才储备方面,科大讯飞目前已经拥有超过200人的成建制团队,其中有几位是《麻省理工科技评论》“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榜单中顶尖的科学家。财报数据显示,在研发方面,科大讯飞研发投入从2021年的29.36亿元增长至2022年的33.55亿元,同比增长14.28%;研发人员数量从8367人上升至9281人,同比增长10.92%,在整体员工中的占比提升至61.68%。
在算力层面,科大讯飞自建有业界一流的AI数据中心,目前已建成4城7中心深度学习计算平台,为大模型训练平台建设奠定了很好的硬件基石。科大讯飞还与华为、寒武纪、曙光等公司持续合作,踏踏实实地建设自己的算力。目前公司的训练、推理在国产平台上的方案已跑通成型。
刘庆峰表示,科大讯飞还将会在大模型领域持续投入,将通过各个领域适度的专业模型,再通过协同联动来形成整体效益的提升,然后在各个专业领域更可控的表现,这也是科大讯飞一直以来“平台+赛道”的发展模式。
短期业绩承压,全年高质量发展可期
2022年,科大讯飞增长速度有所放缓,营收同比增长2.77%,主要系宏观经济环境以及国际关系问题的影响。
在业绩说明会上,科大讯飞总裁吴晓如透露,2022年第四季度项目交付、收入确认受已经放开影响较大,有约20个项目、超过30亿元的合同被延期,但与此同时,可持续型根据地业务实现23%的增长,一定程度抵消了大项目延期所产生的影响。
在财报中,科大讯飞提到,在教育、医疗等持续运营型根据地业务的合作平台拓展投入、新产品研发以及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和国产化适配等方向新增投入约8亿元。
其中,教育考试业务新增12地市中考和2个省市高考,个性化学习手册新增300所运营校,学习机流水型线下门店新增769家,“双减”校内课后服务合作平台新增130个市区县,智慧医疗新开拓96个区县,智慧汽车新增合作车型110个。
吴晓如表示,根据地业务在2022年的布局,将会在2023年开始产生持续性的收入,经过去年四季度到今年一季度,影响已基本调整完毕。不过,认知大模型的研发攻关带来了新的投入,对当期利润仍有一定影响。
从收入上来看,吴晓如强调,到了二季度的时候,相信会实现正向增长,全年依然有信心实现高质量的增长。“上述研发投入将会给公司竞争力带来显著提升,同时也提供了公司未来深度参与互联网产业格局重塑的一个新的、巨大的机遇。”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