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广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郭磊:经济处于“分化式复苏”,二季度后PPI降幅或逐步收窄 全球报资讯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陈洁 广州报道

今年是经济复苏之年,但各个行业、各个区域之间复苏呈现出明显的差异。

一面是,是刚刚结束的“五一”假期,各地汹涌的旅游人群,抢不到的火车票,涨价的酒店;另一面是,PPI连续6个月同比负增长,消费品价格和食品价格在3月份均出现环比下跌。


(相关资料图)

5月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23年4月下旬流通领域重要生产资料市场价格变动情况,据对全国流通领域9大类50种重要生产资料市场价格的监测显示,2023年4月下旬与4月中旬相比,19种产品价格上涨,30种下降,1种持平。

从不同的品类来看,黑色金属全部出现价格下跌,煤炭大部分品种也出现下跌,有色金属和化工产品涨跌互现。

而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23年4月中国采购经理指数运行情况显示,4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2%,比上月下降2.7个百分点,低于临界点,制造业景气水平回落。

目前经济处于什么阶段,不同行业经济复苏的走势为何差异较大?如何理解PPI的连续走低,未来PPI将如何走?中国全年经济的走势如何,出口、房地产、消费的影响几何?带着上述问题,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了广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郭磊。

(广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郭磊,受访者供图)

郭磊指出,一季度GDP同比增长4.5%。这一数字背后是经济在宏观上的“走出谷底”,与中观上的“分化式复苏”。PPI负增长与当前经济“分化式复苏”的结构特征有关,PPI仍在触底过程中,预计二季度之后降幅会逐步收窄。

走出谷底与分化式复苏

《21世纪》:一季度GDP同比增长4.5%,经济在复苏。如何理解这一数据背后的含义,你预测全年经济增速大概在哪个区间?

郭磊:一季度GDP同比增长4.5%。这一数字背后是经济在宏观上的“走出谷底”,与中观上的“分化式复苏”。接触类服务业景气度较高,基建投资维持高位,地产销售好于预期;但地产投资、消费电子、汽车等领域尚未恢复。

4.5%对应两年复合增速为4.65%。去年二季度、四季度基数比较低,如果全年延续上述两年复合增速,则全年GDP增速在6.3%左右。不过从4月PMI数据看,前期补偿性增长释放之后,今年二季度环比将有一定减速。假如我们按两年复合增速二季度4.0%、三季度4.5%、四季度4.6%,则全年GDP大约在6%左右。

《21世纪》:PPI出现6个月同比负增长,CPI在3月份出现环比下降,请问我国出现通缩了吗,亦或是通胀和通缩的风险同时存在吗?

郭磊:首先,PPI负增长与当前经济“分化式复苏”的结构特征有关,不完全是总量问题。3月PPI的环比是零增长,同比的深度负增长与基数有一定关系。

其次,PPI仍在触底过程中,估计二季度之后降幅会逐步收窄。严格来说,类似于2013-2015年一度出现的工业价格持续低位才算通缩。目前从资产价格表现特征来看,也没有按照“通缩”去反映。

不过,总需求不足确实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即增长率是低于潜在增长率的,这是从公共部门、企业部门到居民部门数据都相对偏弱的原因,也是价格因素偏弱的原因。

不同行业恢复“冷热不均”

《21世纪》:从数据上看,出口颇令人惊喜,但是整体冷热不均。如何理解我们目前的外贸形势,我国该如何稳住对发达经济体的出口?如何展望未来我国外贸的发展走势?

郭磊:一季度出口呈现出较强韧性。以明显超预期的3月为例,消费电子等领域仍明显承压,手机出口单月同比-31.9%,和同期韩国、越南表现类似;但汽车、新能源等出口新势力部门增速较高,形成支撑,这是中国出口结构持续升级的体现;同时,劳动密集型产品亦呈现较高增速。

我们猜测后者和供给端的弹性释放有关。在疫情达峰前,国内订单承接能力、生产能力、港口运转能力受限,疫情达峰后供给能力有明显提升。也就是说,前期受约束的订单出现了回流和一次性释放。

上述逻辑与当前经济的特殊性有关,后续力量可能会有所减弱。但一方面4月出口基数较低、7月之后基数也比较低,同比仍有支撑;另一方面,目前处于海外去库存时段,按照出口周期持平于CRB周期(CRB为一种商品价格指数)的经验规律,CRB同比见底后海外就会逐渐补库存,下半年压力可能会小于现阶段。

《21世纪》:五一的旅游热潮背后是否是消费已经明显恢复的标志,你判断消费的恢复可持续吗?

郭磊:从大类别来看,年初以来的整体景气度分布是服务业>建筑业>制造业。在服务业里面,强复苏的行业主要是和社交距离相关的,如航空、道路、餐饮、住宿等,这意味着居民生活半径、商业半径的打开是一个主线索;而同时,汽车、消费电子等耐用消费品整体在低位,这是后续消费修复的主要空间所在。可选消费是经济预期、收入预期的函数,需要经济好转一个时段之后才会逐步好转。

《21世纪》:目前房地产是否出现整体的复苏,或者呈现分化型复苏,为什么?你认为整个地产上下游产业链在今年会呈现一个什么走势,又将如何影响经济?

郭磊:年初以来,地产销售逐步好转,季度降幅收窄至-1.8%;“保交楼”背景下竣工单月增速也高达32%。但新开工、施工增速均明显偏弱。

资金到位率的整体偏低可能是一个背景。如果进一步拆分,一季度定金及预收款同比下降2.8%,个人按揭贷款同比下降2.9%,显示在销售好转的背景下,销售回款降幅已显著好转;国内贷款同比也较前期收窄;但自筹资金同比仍在-17.9%的低位徘徊。这是行业仍存在一定去产能去库存压力的表现,投资预期尚未实质性好转。

地产投资偏弱会带来产业链相关环节的低位,从钢材价格、挖掘机销量等指标可以观测到这一点,这一链条对于经济整体表现亦会形成一定拖累。

关注结构性就业与财政压力

《21世纪》:也有一些数据相对不那么亮眼。比如从失业率来看,目前16-24岁青年人失业率偏高,如何理解这一情况对于中国经济的影响?

郭磊:一般来说,25-49岁就业数据代表存量就业,16-24岁就业数据代表增量就业,增量就业对于经济的边际弹性较大。青年人群失业率所代表的结构性就业压力,是经济“分化式复苏”背景下总需求不足的一个表现。也就是说,增长率依然低于潜在增长率是一个主要背景。所以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指出,“经济运行好转主要是恢复性的,内生动力还不强,需求仍然不足”。

《21世纪》:从目前的数据来看,你认为地方财政的修复的情况如何,未来是否会进一步修复?

郭磊:从一季度的财政收入来看,财政收入同比增长0.5%,整体在低位,这与同期名义增长依然在低位有关。同时,由于土地市场尚未恢复,广义财政压力更大,一季度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累计同比只有-21.8%,距离年初目标值0.4%仍有较大差距。

后续随着经济景气度的继续好转、PPI的触底和企业盈利的修复,税收收入有望继续修复;逻辑上来说地产销售回暖会对应土地市场逐步回暖,但3月地产新开工、施工的低位显示这一传递尚需时日,这短期增加了第二本账的平衡难度(“四本账”分别是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第二本账为“政府性基金预算”)。在这一背景下加强各类政策协调配合可能是一个过渡性方式,比如通过“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进一步支撑广义财政。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