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义务教育“中部塌陷”:攻坚城镇大班额,探路乡村小规模学校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王峰北京报道近日,财政部下达2023年义务教育相关转移支付资金2274亿元(不含教师工资),比上年增加148亿元。

其中,安排330亿元用于支持地方深入推进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作,同比增加30亿元。

财政部指出,“分配的增量资金主要用于中部地区,推动解决义务教育资源‘中部塌陷’问题。”


(相关资料图)

“中部塌陷”问题由来已久,“城市挤、农村弱”在中部六省尤其突出。深入推进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作,就是针对性推动消除城镇大班额,加强乡镇寄宿制学校和乡村小规模学校建设,推进农村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这3个瓶颈问题。

但在根本上,“中部塌陷”更体现在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的差距,这不仅需要在专项工作方面的扶持,更需要进一步完善教育经费投入制度,加大中央转移支付力度。

教育经费的区域不均衡

“中部塌陷”,鲜明体现在教育经费的匮乏。

根据教育部数据,2021年,中部六省普通小学的生均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平均为10433.12元,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5.73%,中部六省普通初中的生均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平均为15415.04元,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3.26%。

专家指出,长期以来,中部地区获得的中央财政转移支付不足是“中部塌陷”问题的重要原因。

有研究发现,在中部与西部地区人均GDP水平相当的前提下,2018年西部地区的生均中央转移支付(11.14万元)是中部地区(4.64万元)的近2倍,其中西部地区的生均专项财政转移支付(3.73万元)是中部地区(1.33万元)的近3倍。

目前,我国家对很大部分的义务教育资金的安排都是由中央和地方按比例分担,但中部地区中央财政分担的比例小于西部地区。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教育治理研究院院长周洪宇认为,针对目前我国基本公共教育财政投入存在的地区差异,需要进一步完善教育经费投入制度,比如合理划分教育领域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依法落实各级政府教育支出责任。

目前披露的一些数据也显示,中部地区在领涨中央财政教育转移支付资金,并带动省级资金增长。

江西省教育厅今年3月介绍,2022年中央安排江西省教育转移支付170.85亿元,比上年增长8.6%;江西省级财政安排教育项目资金119.66亿元,比上年增长10.1%。

2022年,中央财政安排湖南省教育转移支付资金198亿元,比上年增加4亿元。湖南省教育厅今年2月介绍,2022年全省公共财政教育支出1502.5亿元,增长9.4%,高出全国3.9个百分点。

人口形势是教育发展的重要变量,值得注意的是,中部地区的义务教育在校生人数开始减少,这为解决“中部塌陷”问题提供了契机。

数据显示,2022年,中部六省义务教育在校生4465.93万人,比2021年减少25.9万人;2022年,中部六省义务教育在校生人数占全国的28.23%,比2021年下降0.2个百分点。

在基本办学条件,尤其是城镇大班额、乡镇寄宿制学校和乡村小规模学校建设方面,可以说中部地区已进入最后的攻坚阶段。

消灭大班额最后攻坚

河南省教育厅4月印发的《关于做好2023年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指出,严格控制小学和初中起始年级班额,确保秋季学期不再新增大班额,坚决杜绝超大班额。

河南省近日公布的2022年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去年河南消除小学56人及以上的“大班”和66人及以上的“超大班”共1732个,初中消除共400个,占2022年全国大班额减少总量的24%和14%。

到2022年底,河南省义务教育阶段还有“大班”3609个,约占全国的19.7%。

攻坚战一触即发。河南省2022年12月发布的《关于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2024年秋季开学前,全面消除义务教育阶段55人以上大班额。2026年秋季开学前,全省义务教育学校全部达到规定班额标准(小学、初中每班分别不超过45人、50人)。

截至2021年,江西省义务教育学校56人及以上大班额比例下降到0.67%,66人及以上超大班额已全部消除。

但江西省教育厅网站今年3月发布的2022年民生实事完成情况工作总结介绍,中小学大校额大班额现象不同程度存在,“上学座位”建设任重道远。

2022年8月,湖南省教育厅厅长夏智伦撰文介绍,湖南省2021年超大班额实现清零,大班额基本清除,大班额、超大班额降幅居全国首位。

据报道,山西省在2021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和普通高中已经全部消除大班额。

防止大班额反弹,需要根据学龄人口变化趋势,尤其是城乡人口流动研判学位供给。周洪宇介绍,就在五年前,国内大班额问题还非常突出,有的地方班额达到70人、80人是相当普遍的。由于教育资源有限,很多过去在农村读书的孩子们都去到了城镇,这样一来,农村学校学生越来越少,而城镇学校的学生越来越多,就带来了城镇学校大班额问题。

周洪宇对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建立按城镇化总体规划和常住人口规模编制城镇学校布局规划、建设学校的制度,有序扩大城镇学位供给,推进随迁子女入学待遇同城化。

“这要求地方政府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新型城镇空间布局、人口存量和变量等因素,对学校的位置、数量、结构、规模等进行科学合理的配置;同时,科学预测区域内学龄人口流动变化趋势,统筹配置城乡学校。”周洪宇说。

建设“小而美”的乡村学校

当孩子从农村来到城市,农村学校相应就变空了。

周洪宇说,实证研究发现,部分农村学校因生源减少而严重萎缩,导致办学资源浪费,需要对教育支出进行合理的规划布局。

江西省教育厅在2022年6月16日《关于省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第0298号提案答复的函》中也指出,下一步,为解决“城镇挤乡村弱”“农村教育资源浪费”等问题,将进一步统筹发展好城乡义务教育,从优保障上学座位。

但农村需要学生,势必也会有相当部分的学生留住农村,因此,一些中部省份明确提出了留住乡村义务教育生源。

让农村孩子上好学,需要加强乡镇寄宿制学校和乡村小规模学校建设。江西省教育厅上述2022年民生实事完成情况工作总结介绍,2022年完成新建、改扩建义务教育学校868所,其中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村寄宿制学校526所。

湖南省教育厅今年2月介绍,2022年完成419所乡镇标准化寄宿制学校建设,提质改造1100多所乡村小规模学校。

乡村学校办学条件改善,一些生源回流到了农村。据报道,曾经的湖北省宜都市城郊的村办小学十里铺小学,有一年学校秋季学期仅有2-6年级5个教学班,共51名学生,平均一个班仅10多个学生,一年级连一个新生也没有招收到。

如今,十里铺小学成为宜都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的成员校十里铺校区,新建了塑胶跑道、篮球场、羽毛球场等运动场地,安装了多媒体、投影仪等设施设备,交流轮岗来了实验小学的优秀师资,生源因此逐年增加,目前有6个年级213名学生。

当然,与动辄数千学生的城镇学校相比,乡村小规模学校的规模远远偏小。但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研究所所长王烽认为,乡村学校是探索总结小规模学校管理、小班化教学、全科教师使用管理等经验和模式的天然场所。

近年我国人口出生率呈现断崖式下滑,从2017年到2022年,全国新出生人口从1723万人下降到956万人。

“这意味着,如果不考虑人口流动因素,假设目前我国城市和县镇小学平均班额为45人,那么到2028年小学一年级平均班额会骤降到25人,以后逐渐覆盖各个年级。”王烽说。

王烽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从欧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城镇化和人口增长进入稳定期后,学校规模在几百人甚至不足百人、班额不足30人将是普遍现象。我国虽然仍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期,但10年之内城镇化率将有望超过70%,从而进入稳定期,城市和县镇生源数量都显著减少将是大势所趋。

届时,“小规模学校、小班额和全科教师将不再是教育发展落后的标志和无奈之举,而成为教学和学校管理变革的趋势。处于困境的乡村学校,恰恰为培育这些模式提供了先行探索的机遇。”他说。

当然,能否变劣势为优势、变被动为主动,需要教育管理者的战略眼光和魄力。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