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热门:着眼暑期青少年网络保护 游戏“防沉迷”不断夯实提升
暑期将至,6月29日,腾讯等国内游戏厂商集体发布“关于暑期未成年人游戏限玩的通知”,结合相关要求与实际放假安排,未成年用户只可以在7月1日至8月31日期间的每周五、六、日晚20点至21点之间登录体验游戏,提醒广大未成年玩家合理安排时间,适度游戏。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未成年人不要以为在暑假就可以“放纵”玩游戏了,根据这个“限玩日历”,长达两个月的整个暑假,未成年人只能玩26个小时游戏。“防沉迷新规”,既是一顶紧箍咒,更是一个安全阀。
自2021年8月30日“史上最严防沉迷新规”(以下简称“830新规”)颁布至今,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未成年人的游戏时间、充值消费均得到了明显控制。据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游戏工委联合伽马数据发布《2022中国游戏产业未成年人保护进展报告》显示,新规后,超七成未成年人每周游戏时长在3小时以内,未成年游戏用户群体整体消费水平处于低位。
游戏厂商积极落实“830新规”,优化技术防沉迷措施,推动了旗下游戏产品防沉迷水平的不断提升。日前,关注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建设的南财合规科技研究院发布了《20款手游未成年人保护机制测评(2023)》。报告挑选了20款热门手游产品进行测评,结果显示,各家游戏厂商的未成年人保护水平与去年相比有进一步提升,其中腾讯的《王者荣耀》、《和平精英》分别以95分、85分拿下第一、二名,再次印证大厂带头下技术防沉迷阶段性成果显著。
游戏厂商多措并举“防沉迷”成果获社会认可
游戏防沉迷,游戏厂商是排头兵。作为推出国内首个未成年人健康上网解决方案的游戏厂商,腾讯游戏自2017年起便开始逐步搭建和完善未成年人保护体系。目前,腾讯游戏旗下在中国大陆地区运营的游戏产品,均已接入国家统一的实名验证系统。凡是被该系统验证为未成年人的账号,都会受到严格的“限时、限玩、限充”限制,且腾讯主动以更严格标准限制未成年人游戏充值,即禁止未满12周岁未成年人在游戏内消费。
此外,在持续巩固防沉迷成果的基础上,针对冒用账号的痛点问题,腾讯游戏率先加码采用人脸识别验证进行拦截,逻辑上通过专门的数据分析,运用AI机器学习等技术手段,针对用户游戏内行为特征进行判定,“抓”出冒用家长等成年人身份的账号,在实名之后再次进行人脸验证,拒绝或未通过验证的用户将被纳入防沉迷监管。
针对第三方租号平台破坏未成年人保护机制、破坏实名制以及妨碍腾讯游戏产品运营生态等不正当行为,腾讯游戏一方面采用人脸识别细分策略打击,如多地、多设备频繁登录即触发人脸识别验证;另一方面也协同警方对租借账号黑灰产进行打击。
通过严格的未成年人保护措施,腾讯本土未成年人游戏时长占比长期维持极低水平。腾讯2023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未成年人在游戏时长、流水中占比仅0.4%和0.7%,较2020年同期大幅下降96%和90%。
腾讯、完美世界、三七互娱等厂商长期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果。2023年2月,在中国游戏产业年会上,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理事长孙寿山对游戏行业的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他表示,各企业严格遵规自律,重视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推动批准运营的游戏已实现100%接入防沉迷实名认证系统;至此,行业初步实现健康化。
社会协同共治走好“最后一公里”
游戏沉迷问题的不断解决,为广大未成年人提供了环境更好的网络空间。然而根据《2022中国游戏产业未成年人保护进展报告》显示,仍然有超35%家长允许孩子用自己身份信息注册游戏账号,并且在家长允许外,未成年人也常会通过冒用其他亲戚、朋友等成年人身份信息的方式来绕过企业防沉迷系统监管。
这一现象暴露出了在游戏防沉迷工作中,部分家长在监管环节上的责任缺位。家庭教育是未成年人保护的“最后一公里”,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研究所所长兼青少年法律研究所所长孙宏艳认为,未成年人防沉迷工作的根本最终在于家庭,建立和谐平等的代际关系,让孩子有一个温暖的港湾,才是保护未成年人的核心。7月3日,中国互联网协会未成年人网络保护与发展工作委员会、团中央未来网、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未成年人网络素养研究中心、北京市家庭教育研究会、《父母必读》杂志社、腾讯公司将联合推出“家长暑期服务园地”,这是政府、行业、学界和企业携手推出的首个家长暑期服务平台,充分体现了腾讯作为头部游戏厂商,在多方协作机制上进行了前瞻性的探索。
相关教育专家表示,未成年人保护事关国家未来,是全社会需要协同发力、长期坚持的系统性工程。游戏厂商以技术防沉迷为抓手,不断取得成果。在疏堵结合的理念之下,家长作为未成年人成长过程中的第一责任人,更应该良好履行家庭教育和监管的职责。只有在此基础上,政府、游戏厂商、学校才能够更好地通力合作,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本文来源:财经报道网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