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出海热带来人才新需求,领英中国区总经理王茜:亟待匹配足量复合型人才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卜羽勤 上海报道


(相关资料图)

疫情防控平稳转段以来,中国外贸迅速回暖。

据海关披露,今年上半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20.1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1%。这其中,以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为代表的机电“新三样”持续热卖。这些产业链更长、附加值更高的贸易进出口增速快于整体,占进出口总值的比重提升1.2个百分点,达到65.5%。

“我们看到所有的企业都在谈论全球化,各个行业也在谈论这一话题。全球化以前可能还是互联网的‘专属’,但现在连消费品行业都在谈论出海。”领英中国区总经理王茜在接受采访时指出。

可以看到,在经济稳增长中出口正越来越发挥其拉动作用。以上海为例,1-6月,上海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20926.2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1.4%,其中出口增长15.2%。

王茜认为,企业出海热的背后是中国企业发展阶段的上升、政府的大力鼓励和制造优势、科技优势叠加形成的产业链优势,从而让各行各业企业能够到全球寻找新的增长点。

企业出海热度不减,相应的人才需求也在随之提升。

“现在出海企业不缺人,缺的是能够带来商业利益的核心岗位,能够真正帮助它产生差异化的岗位,这种人才现在简直是供不应求。”在王茜看来,在全球化发展过程中企业已经开始意识到合规人才的短缺问题,但往往他们真正需要的合规人才都是复合型的,需要懂业务也要懂当地法律法规。不能只去海外做生意,职能部门包含HR部门、合规部门也都是强有力的保护。她认为,现在的中国企业都有这个意识,但是还要把意识变成公司实实在在的职能。

王茜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中国企业的全球化经历了过去20年的发展,已经从产品国际化、资本国际化阶段,迈入了至今“能力国际化”阶段。 在“能力国际化”这一阶段,中国企业全球化的重心从高速扩张转向优化运营,力求建立精耕细作本土化运营能力,而组织架构和人才管理就是重要的本土化运营能力之一,也是企业实现国际化发展的根基。过去,我们专注于走出中国市场,现在更关注走进目标市场。

领英报告显示,出海企业目标市场正在转向,从以前以欧美市场为主到现在出现明显的重返亚洲趋势。在行业上,人才需求最明显的是新能源行业,包含光伏和新能源汽车,这些企业正处于大踏步向外发展的阶段,在海外人才增长数量是爆发性的。在东南亚市场,更多符合年轻人的新消费品牌出海趋势也特别明显。

从地域来看,新能源汽车出口的地区主要在欧洲,尤其是匈牙利。新消费、互联网等数字化领域则在东南亚市场比较热门。此外,国际学校和其他高端教育机构也在积极进入中东市场。

王茜建议,中国企业需要打破业务先行、职能后补的现有模式,避免中间付出的代价和对发展产生的制约,建议业务规划和职能部门规划要齐头并起、全面打造人才战略。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