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中来股份总裁林建伟:TOPCon赛道也有分水岭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曹恩惠、实习生赵嘉璐 上海报道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2023年5月下旬的一个下午,在上海浦东某间酒店的走廊里,中来股份总裁林建伟一身笔挺的蓝色格子西装,频频与往来嘉宾寒暄、攀谈。
在光伏行业,林建伟有一席之地。他所创办的中来股份身上有过不少鲜明的标签:全球光伏背板龙头,N型TOPCon技术先行者。
当然,质疑声亦曾出现。过去几年,中来股份屡次抛出扩产计划,但建设进度似乎并不及预期。再者,林建伟作为原实际控制人,多次寻求控股权的出售,一度被传出“抽身离场”。
然而,面对质疑,林建伟并不回避。
“过去这么多年,我们没有想过去做别的,我们只做N型TOP Con。即便此前也有研究十分看好HJT,但我们坚定不移。”林建伟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
当前,光伏电池技术正处于P型向N型切换的过渡期。业内有关TOPCon和HJT谁主沉浮的争论,依然喋喋不休。
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林建伟认为,虽然当前HJT技术路线也正处于大规模商业化的前期,但他依旧看好TOPCon技术,并表示TOPCon是行业大势所趋。
“光伏行业有着对于低碳、高效、低成本的追求,因此技术路线的发展前景需要充分并且全方位地考虑到成本、转化效率以及产品良率等因素。目前来看,N型赛道中的TOPCon技术恰好能够满足这些特点。”
中来股份并不算是TOPCon技术“新贵”。早在2018年,该公司曾明确表态在一产线导入N型TOPCon技术,并推动量产。
只不过,当时PERC技术的红利尚未大幅削弱,业内对于N型技术的造势也远不如现今火热。根据林建伟介绍,中来股份2016年就开始探索N型电池技术,是产业内最早实现GW级别TOPCon量产的公司。
然而,虽然中来股份坚持投入,但进度一直受到质疑。
“我们在技术方面比同行做得早,但是也有一些缺点,花的钱多了些,过程长了些。”林建伟也听到了外界传来的“诟病”。但他庆幸,坚持下来了。
“从装备到材料到工艺,在多个维度上,我们都进行了大量且细致的研究,并在国产化的基础上,进行了大量地吸收、改进、提升,将TOPCon的生产效率做到很高。”林建伟介绍,中来股份目前正在推出公司自己的“863”计划——“8”指未来将会实现 80μm厚度的硅片,“6”指实现量产光伏电池效率大于 26%,“3”指 182 电池片单片银耗可控制在 30mg。“这一未来发展方向和当前行业薄片化、无银化、高效率的趋势是一致的。”
“如果(公司)‘863’计划真正落地,从硅片、浆料到效率,组件端我们甚至可以看到0.2元/W的降本”,他继续补充道,“在今天组件成本及价格已经如此低的情况下,还能降两毛钱,这是很难得的。”
在今年SNEC光伏展会上,中来股份展示了J-TOPCon2.0 技术量产产品。而结合公开资料,今年4月,该公司在自主研发的J-TOPCon 3.0 POPAID技术和M10尺寸N型电池片的基础上,实现了高达26.7%的电池片实验室转换效率。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N型TOPCon技术分为LPCVD、PECVD、PVD三种路线,不同的技术路线在工艺和配套上差异也很大。此前在投资平台上,中来股份表示,当前公司的POPAID技术采用的是PECVD隧穿氧化+PVD多晶硅的解决方案,目前暂未获知有其他同行采用相同方案。
事实上,当前光伏电池技术切换之际,不少新玩家跨界而来。对此,林建伟表示,这一现象一方面说明了当前光伏行业的火爆,另一方面也说明目前部分行业尚未恢复和重振,需要寻找新的发展机会。
但是,TOPCon赛道并非低门槛。“光伏行业是一个重视积累、迭代快速的行业,没有好的积累和快速迭代的能力,跨界入场的风险很大。”林建伟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不是每家企业买设备入场后就能马上做出良率,实现高效,TOPCon这一赛道其实还是有很多的分水岭。”
在微信朋友圈背景图上,林建伟放了一段电影《阿甘正传》的台词:一个人真正需要的财富,就那么一点点,其余都是用来炫耀的。
在林建伟看来,现阶段他依然会活跃在光伏一线,尤其是与浙能集团志同道合,“中来股份与浙能集团结合的价值很大,未来将在浙能的正确领导和全力支持下将公司做大做强,为光伏行业谋发展,多做贡献。”
“我们跟浙能合作之后,首先就是解决了资金的困扰。我也觉得现在反而更好,虽然不是实控人了,但是对公司的发展一点都没有负面影响。”林建伟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现在需要做的是尽快提升产能。
林建伟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介绍,今年,在电池端,公司会继续部署加快现有产能项目建设,完成山西16GW的产能项目,争取在年底前实现全部达产。在组件端,公司将进行一些投资规划,和产业链上游例如硅料、拉棒、切片等环节的同行一起合作,实现“上游参与、中游做强、下游做大”。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