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视点!10年时间,重仓5家公司
这是我对《段永平投资问答录》阅读感受的第22篇,写这一系列的背景是:
“今年,我在分析一家公司的过程中,有一个因素,我认为非常地重要,就是“企业文化”。
(相关资料图)
把企业文化纳入考量的投资人很少,我想起了之前对OPPO文化的了解(阿段是联合创始人),又想起雪球推送的段永平过往一些语录中,经常出现企业文化的字眼。
于是,我找到雪球之前推出的刊物《段永平投资问答录》,这一开始读,我只能找到3个字,来形容我的感受:
我的天……
看上册的时候,时不时会看得我头皮发麻、浑身起鸡皮疙瘩,我好像听到身上投资的“任督二脉”在啪啪作响!
这两本刊物我已经下载下来,电子版在我的XX号(villike的财务自由笔记)后台,输入问答录,就有下载地址了。
段永平先生的内容非常短,往往几个字、一两句话就回答完了一个问题,所以我建议你们先看我的阅读感受,我会尽量把我受到的冲击和触动,以及对我们投资的输入写清楚。”
以下加粗字为原文摘录,未加粗字是我的阅读感受。
网友:诺基亚当时做手机也是很多机型共用一个模具,是不是也算聚焦的企业,怎么就遭遇滑铁卢了?
阿段:诺基亚聚焦在“提高市场份额上”了,岂有不败之理?
……市场占有率是果不是因,在乎也没用。
这一段摘录,说的是企业的追求。
但凡是“份额导向”、“利润导向”的企业,倒下是可以预期的事情,哪怕当年如日中天的诺基亚,也是一样的下场。
网友:步步高,oppo,他们每年会如何定目标,会定每年做多少营业额吗?
阿段:我们好像从来就没有太具体的目标。
你的企业营收要做到多大,消费者其实不关注的。
如果企业过于关注这个(营收目标)、对外宣传这个,相应在消费者需求上面的思考就会少很多,也属于偏离正道了。
阿段:这是我对企业最基本的一个理解:快不是目的,安全准时到目的地就行了。本来这是大白话,但是真正很少有人做到这一点。
这确实是个大白话,不开快车也是个常识,可惜很少有企业能意识到这一点、并做到这一点。
网友:感觉段总是一个能将复杂问题简单化的人,而且异常简洁。不知是段老哥的天性,还是后天历练出的本事。
阿段:简化一个复杂的问题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的很多“简单”的结论是花了很长很长时间得出来的,千万别以为我是一眼就看出来了。不过,“平常心”可以帮助人去找到事物的本源。
……我花二十年悟明白的东西也许你需要悟十五年,如果你悟的话。
这句话,是上册《商业逻辑篇》的最后一句话,也回答了我内心的一串问题:
为什么阿段讲话这么简短有力?
为什么他想到的东西我就想不到、而且好像也没有在别的地方见到过这些观点?
有些观点,可能在别的地方见到过,但怎么就没有像他这样透彻说清楚的?
看完他的回答,心里稍微安稳一点,原来他也是花了很多努力的,但不得不说,他一直强调的“悟性”,其实真的很重要。
别的不说,中国有多少企业家啊,但能像他这样说清楚这些的,我至今还没见过第二个,说他是个难得一见的商业奇才,我觉得一点不为过。
好在阿段是慷慨的,他花了很大功夫想出来的结论,无偿分享给了我们。
剩下的事情,就是最后一句话了,“如果你悟的话”,这句话反着来说,你要是不去悟,那也就没办法了。
这也是我想跟读者们说的东西,投资的内容,有如此多的人贡献自己的想法和观点,但如果你自己不用心、不认真、不尊重,那就真的是谁也帮不了你了。
相比于上册《商业逻辑篇》,下册《投资逻辑篇》对我的冲击相对少一些,有不少我过去已经翻来覆去讲的内容,就不摘录出来了。
阿段:我理解的投资,归纳起来就是:
买股票,就是买公司,买公司,就是买公司的未来净现金流折现,句号!
其实投资就是价值投资的意思,不然投资投的是啥?
公司价值是什么?就是公司未来净现金流的折现啊。
未来是多久?就是直到永远的意思。
永远是多久?就是到公司结束为止。
公司结束是什么意思?就是包括卖掉在内的所有可能。
下篇用这一段来开头挺合适的,关于买股票就是买公司,买公司就是买未来自由现金流折现,这两点,上篇已经讲过很多了。
这里我重点说说后面的部分,也就是“未来、永远和结束”。
很少有企业能活上百年的,所以才说永远是到公司结束为止。
这里的永远,只是一种思维的比喻,意思是要想得长久,不要只看一两年两三年。
另外,这里暗含的意思是——这一点很容易被忽略,要关注那些能长久存在的公司,一两年的业绩不重要,如果活不久,也是没有多大价值的。
说得通俗点,要看懂企业的价值,就要能够判断企业能否长期存在,企业未来大概能赚多少钱,这些钱里有多少是自由现金流等。
阿段:未来现金流折现只是一种思维方式,只有在自己能力圈范围内的公司,投资人才能毛估估看明白。没人真用公式的,说自己有公式还有参数的都是不懂甚至可能是骗人的,别理他们。
虽然我以前也用DCF折现,而且还自己做了个模型,但现在我同意阿段的说法了,我以前确实是“不懂”的(哈哈,但还好我至少不骗人)。
说“自由现金流折现是一种思维方式”,这个很多人可能很难理解,我讲讲我的看法。
自由现金流折现,有几个关键元素:自由现金流数量,时间,折现率。
这三个元素中,折现率要么用无风险收益率——通常是长期国债收益率,要么用自己的目标收益率,这个我在巴菲特估值方法中聊过。
另外两个元素——即何时、有多少自由现金流,则全部是跟“看懂企业”有关系的。
换句话说,如果你真的能理解一家公司,你是大概可以判断未来她的自由现金流的。
注意,我这样说,不意味着未来每一年的财务数据都要猜准,事实上,这个没人能做到。
但是,企业大概能做到个什么水平,依靠对企业的理解、以及一些常识(比如连续5年20%以上的高增长是很少见的),还是可以大概估出来的。
换句话说,重点不在于企业明年是赚100亿还是108.5亿,重点在于:
10年后,企业是亏损、赚100亿还是500亿。
这背后,则是你对公司方方面面的理解——这包括了商业模式、企业文化等因素。
看完这些,估计大家就可以理解“只是一种思维方式”是什么意思了。
逻辑很简单,如果你知道一家公司未来能赚多少钱,你就能给她一个准确的估值,精确到小数点后任意几位。
但在真实投资案例里,根本不需要这样去做,后面讲阿段的投资案例时,我们再来看几个具体的例子,你们可能就更明白了。
阿段:我自己从事企业经营只有10年时间,之后开始投资到现在也差不多10年。在这10年里有兴趣的企业我大致看懂了不到10家企业(被排除的不算,投错的不算),重手投了5家,差不多两年一家。
这个数据一比,好像也差不多,我投资9年,买过10家出头的公司,真正投入比较大的,大概也就是5家左右,但确实因为自己的买入体系的缘故,比较少有仓位超过50%的公司。
我自己是这么想的:适合自己的体系才是最好的。
阿段能10年投10家,重手5家,虽然我不知道他的具体标准,但我猜是比我要“专一”的。
比如,他当年说过如果乔布斯还在(刚要退的时候),他可以投90-95%的钱上去。
对于我来说,围绕“不懂不做”的底线,靠自己的体系,能够逐渐更集中,追求这个目标就可以了。
至于是否实现了超高度集中——例如一家公司占到80%以上的仓位,那就看缘分吧。
阿段:其实每个人都有一颗投机的心,所以才需要信仰。我对信仰的理解就是“做对的事情”,或者说知道是“不对的事情”就别做了。人们热爱做“不对的事情”是因为这类事情往往有短期诱惑。
投资里面的信仰,就是“买股票就是买公司”。
沿着这个思维去走,自由现金流、非上市公司视角、企业长久的重要性(企业文化)、不犯错最重要等概念,就顺理成章了。
背离这个信仰,就做了“错的事情”。
比如,被市场价格波动影响心情、进而慌张交易,看到别人赚了快钱,就转向“趋势投资”等。
这些事情,很有“短期诱惑力”,但这么做,最后栽跟头的概率很大。
阿段:学巴菲特最重要和人们能够学的东西,其实是他不做什么!绝大多数人学的是相反的东西,就是他在做什么,那是没办法学的,因为每个人的能力圈不同。
……我这里讲的最重要的就是什么不能做,至于什么能做是每个人自己的造化,别人帮不了忙的。
别人投了哪些企业,其实是学不了的,因为每个人的能力圈不同。
巴菲特懂的企业,你不一定看得明白,其实你了解的一些东西,他也不一定知道。
那么,在投资里的不为清单是什么呢?
这个很重要的内容,后面文章中,我会重点讲给读者们听。
@今日话题$标普500指数(.INX)$$恒生指数(HKHSI)$$上证指数(SH000001)$
关键词: